新北市-蜂蜜-牧蜂農莊

牧蜂農莊

簡誌良的父親在1996年即投入養蜂產業,於1984年出生的他,此時不過是個小學生,但因養蜂需要人手,自小即在父親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之下充當小幫手。因此,他在整個求學階段中,始終都在接觸養蜂工作,即便是跟著父親跑小農市集,也多會參與,這個行業對他而言並不陌生。

  大學畢業後,簡誌良雖然心裡有底終有一日會回來接手家裡的養蜂工作,但自己卻又希望不要辜負這麼多年在學校裡受的教育,也渴望能有一番社會歷練,因而決定先在外闖蕩。

  在外工作5、6年後,父親因為養蜂長期頻繁彎腰搬運重物的關係,脊椎受傷需動第3次刀,而父親身體可能因此不堪負荷平日的養蜂工作,極有可能就此放棄這份事業。簡誌良難忘那時父親曾向他提過,若能在30歲前回來接手,趁年輕學習快,試做個幾年真的不行,再出去找工作不遲,但若等到4、50歲才來養蜂就有體力上的問題也有再轉業的困難。而他也在思考,家裡的農場在父親的努力下已打下一定的基礎,若這麼全部放棄,真的很可惜。因此在2011年時,他與二個弟弟討論後,決定由三兄弟共同扛起養蜂的全盤工作。

  哪裡有蜜源就往哪兒跑,是養蜂人的工作日常。從每年3月中開始,荔枝與龍眼花期就會輪番登場,兄弟三人將載著蜂箱,一路從臺東往臺中移動,怕蜂箱被偷走,還要留守當地護著蜂箱。這二波花期結束後,就可以驅車回到北部採百花蜜,等到夏天到來才能稍稍休息,9月了又準備前往產茶區以及歲末時農民播種綠肥的油菜花田採蜜。此時已即將過年,一整年的牧蜂生活終於可暫告一個段落,再等來春重啟。

  與大陸型氣候國家已能普遍使用機械大規模養蜂不同,屬海島型氣候的臺灣,流蜜期短要頻繁遷移,亦因蜜源多在山區,機具不易進入,簡誌良得一肩擔著兩箱約各重25公斤的蜂箱在貨車與田間上上下下地移動,關節不斷磨損後的職業病也早早找上了他。但他只能習慣,真正令他憂心地反倒是田間施灑農藥造成蜂群死亡的問題,這不是在他能掌控的範圍內,也是他更加看重家裡農場能否維繫的原因。

  簡誌良的父親在甫踏進養蜂業時,有感於市面上假蜜充斥,希望消費者能重拾對蜂蜜生產的信心,因此循序漸進地將家裡農場打造成具有有機認證與綠色保育標章、結合了生態保育、導覽教學與體驗活動的休閒農場,讓消費者來到此處認識蜜蜂的生態與對環境的重要性,並藉此推廣有機及友善耕作的理念。來過農場的消費者多數會回流,這不僅是對自家農場與產品有一定的信賴,他更認為只要「消費者愈了解養蜂業、愈了解農業,台灣的農業才有再起步的機會。」即使現在跑市集展售的次數更多,但這每次都是一個讓消費者知道有這個農場存在的行銷機會。

  因為從小看父親辛苦採的蜂蜜因大多數交予盤商,收購價低迫使父親在維持生計的考量下常需兼差當水泥工,是故具有行銷工作歷練的簡誌良,亦積極經營臉書專頁,將養蜂的每一過程、遇到的問題與對環境的想法與知識,「全盤揭露」給消費者知道,他認為這樣的方式才是比降價促銷更為有力的行銷,才能更穩固經營自家的品牌,他堅信「過去老式的將產品全盤交予盤商,不必然是小農生存的方式。」

資料來源:青年農民輔導平台

成群潔隊的鋒箱 | 圖片來源 : 牧蜂農莊@Facebook

一級警報,虎頭蜂來襲 | 圖片來源 : 牧蜂農莊@Facebook
牧蜂農場的蜂蜜 | 圖片來源 : 牧蜂農莊@Facebook

牧蜂農莊聯絡方式

Facebook 留言

歡迎加入農惠市集Facebook社團

市集主題:農產品銷售、手創藝術、多肉植物、盆栽、農事體驗、採果活動、市集活動。

分享